珠峰“最凶险之一”登山季结束 12死5失踪|环球观点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今年的春季登山季刚刚结束。尼泊尔旅游局官员形容这是“有记载以来最凶险的(珠峰登山季)之一”。据目前统计,已有12人在这个登山季死亡、另有5人失踪。
珠峰登山季分为春秋两季,其中春季攀登人数较多,最佳时机通常是5月中旬后的一段短暂窗口期,因为那时温度较高、风力较缓。据尼泊尔旅游局数据,今年春季登山季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8名登山客获得从南坡攀登珠峰的许可证。加上随行人员和向导,上山人数超过1500人。
图为2011年5月30晨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拍摄的珠峰景色。新华社记者何险峰摄
(资料图)
今年珠峰春季登山季死亡和失踪人数偏多,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天气条件恶劣,极度寒冷;二是不少登山客缺乏经验和足够训练;三是山顶拥挤,容易引发危险情况。
据了解,攀登珠峰途中有一处号称“死亡区域”的地方,登山客需要尽快通过、避免滞留,否则哪怕配有氧气瓶也坚持不过数小时。然而,从往年情况看,大部分登山客扎堆在同一时间登顶,很容易造成山上沿途拥堵。登山客尼马尔·普尔贾2019年5月所摄照片曾显示,通往珠峰的一条山脊上登山客排成长队,据他说约320名登山客拥堵在“死亡区域”。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本月初以尼泊尔旅游局官员尤巴拉杰·卡蒂瓦达为消息源报道,今年春季登山季已有1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尼泊尔人和8名外国人;5人失踪,其中包括3名尼泊尔人和2名外国人。
图为2011年5月29日拍摄的珠穆朗玛峰南坡海拔3440米的尼泊尔纳姆切巴扎全景。纳姆切巴扎也被国内旅游者称为南池市场,是夏尔巴人聚居部落,也是国际登山者最后一个休整和补给地。新华社记者何险峰摄
按尼泊尔旅游局官员比格扬·柯伊拉腊的说法,珠峰刚刚经历“有记载以来最凶险的登山季之一”。他说:“春季登山季已经结束。没有登山客还在挑战登顶。我们接下来只剩下搜寻和营救任务。”
夏尔巴向导格尔杰经验丰富,曾在珠峰营救过50多名登山客,但他说上月的一次营救行动惊险万分,是他经历的“迄今为止最艰难的一次”。事发于5月18日,格尔杰原本陪着一名客户挑战登顶珠峰,途中发现一名马来西亚登山客遇险且“奄奄一息”,于是格尔杰与客户决定放弃登顶挑战,改为营救遇险者。
这名遇险者被困在“死亡区域”,身边“没有伙伴,没有氧气瓶,没有夏尔巴向导——情况凶险万分”,估计他的登山团队伙伴和向导只顾着赶紧离开该区域、尽快登顶珠峰,没有注意到他遇险。格尔杰用睡垫包裹遇险者,将他绑在自己背上,然后背着他朝山下走了6小时,才遇到其他向导。接着,这两名向导轮流背人,有时不得不拖着他通过雪地。最终,一架直升机将他们送到珠峰大本营。
尼泊尔政府披露,那名遇险者身体状况好转后已乘飞机返回马来西亚。(杨舒怡)
延伸阅读
我52岁的同乡,把命丢在了珠峰
5月18日,《喜马拉雅时报》报道称,一名来自中国登山者在当日早间攀登珠峰时遇难。
据极目新闻报道,该名登山者为贵州遵义人陈学斌,是尼泊尔探险公司8K Expeditios(以下简称“8K公司”)国际团队一员,今年52岁。
报道称,陈学斌遇难前曾在南峰附近更换眼镜,随后将氧气罐扔出,失足坠落。
5月22日,陈学斌的队友樊黔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攀登珠峰之旅,从尼泊尔返回中国,面对中国新闻周刊,他仍然难掩失落与悲痛。
他怎么也想不到,和自己一起攀登珠峰,同吃同住了一个月的同乡陈学斌,会把性命丢在那里。
樊黔清楚地记得当时在海拔8700米左右的南峰下,自己遇到正在登顶的陈学斌时说:
“一定要活着回来。”
以下来自樊黔的口述
攀登珠峰是他的梦
陈学斌是遵义人,我是六盘水人,都是贵州同乡,我俩是去年认识的。
由于从事与探险相关的工作,我经常组织一些洞穴探险、登山等户外活动,从事这个行业接近30年,在此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去年底,我组织了一个探洞活动,陈学斌参加了这个活动,他让我们叫他“木匠”。超过50岁的年龄,由于军人出身,至今一直坚持运动,他的身体素质、体能、力量都比普通人要好很多。
今年初,听说我要去登珠峰,他再次找到我,并希望和我一起前往,我欣然接受了。
我们联系了一家国内的登山公司,这家公司与8K公司是合作关系。
最终,包括我和陈学斌在内,同期一共有18名中国人在该公司报名,抵达尼泊尔后由8KExpeditions公司为我们安排夏尔巴人向导。
今年4月12日,我们拉开了攀登珠峰的序幕。经过7天的徒步,从加德满都抵达珠峰南坡的大本营。
我们的攀登路线,采用的是较为常规的南坡路线。全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都在这段“窗口期”来攀登珠峰,因为这个时段,珠峰的气候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雪崩等气象灾害。
开始我以为,陈学斌是一时冲动来约我登珠峰。后来我才知道,登珠峰是他30岁之前的梦想,他曾经希望把登珠峰作为自己的30岁礼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年过半百还没成行。
陈学斌社交媒体截图
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我和陈学斌同吃同住,在同队伍中所有18名中国人中,他的体能算非常好的,所以他始终对于最终能够登顶充满了信心。
他曾经对我说,“如果我们这些人有人最终能登上珠峰,那一定是我们俩。”
陈学斌性格很好,我们每到一处营地休息调整时,队员们都会将背包中的食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陈学斌总是拒绝,他说这是大家辛苦从山下背上来的,应该自己吃。但他自己背上山的食物,却总是分给大家。
除了我,陈学斌此前和队友们并不认识,但是他很快便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他说自己左眼看不见了
我俩同吃同住,但在最后从C4营地登顶阶段,我们并没有一起出发。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登山节奏,包括向导夏尔巴人的状况都是不同的。
按照计划,从C4营地冲击珠峰峰顶,预计耗时12小时左右。一般,大家都是用下撤时间来推算自己的出发时间。
因为珠峰峰顶在午间12点后气温升高,会出现气压不稳,导致狂风大作,非常危险,所以普遍来讲,最晚也要在下午1点前从峰顶下山。哪怕当时距离峰顶只有几十米了,也必须要下撤。
所以,大部分登山者都是计划早上7-8点左右登顶,因为珠峰峰顶凌晨4-5点天就亮了,早上7-8点是珠峰峰顶阳光最明媚、最“风平浪静”的时候。
按此倒推,前一天晚上7-8点就要出发,留出12个小时的路上时间。有的队员因为速度慢,甚至在前一天下午4点就要提前出发。
我和陈学斌本来是约好,计划5月17日晚上7点30分准时出发,并通知各自的夏尔巴向导。但是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时,陈学斌突然对我说,他的夏尔巴人告诉他,让他晚1小时出发。
他说自己眼睛不舒服,正好多休息一个小时。
他眼睛不舒服的原因,是被雪盲症困扰,他有专业的登山眼镜,但是由于调整的原因,眼睛有几次暴露在外面,造成了雪盲。
在前面的C2、C3、C4营地阶段,他的雪盲症其实不算严重,但是越往高处走,紫外线越强烈,雪盲症就会越严重。珠峰顶的紫外线极强,会对眼角膜造成损害,引起炎症、红肿。遇到雪盲症,会有剧烈的疼痛感,怕光、流泪,导致最后睁不开眼。
我也没想到,雪盲症可能会“间接”导致他丢了性命。
樊黔(左)与陈学斌(右)在珠峰大本营合影 图/受访者提供
于是,我自己按计划准时出发,一路很快也很顺利,于5月18日约凌晨3点半就来到珠峰顶了。此后,我在峰顶拍照打卡,没有停留太久,20分钟后,约4点就开始下撤。
我下撤到南峰顶下面一点,大约是海拔8700多米,离峰顶只有100多米的位置时,我遇到正在登顶途中的陈学斌,并和他交流。我告诉他:“一定要活着回来”。此刻大概是18日清晨5点左右。
当时,陈学斌告诉我说:“左眼看不见了”。
我记得他的夏尔巴向导,还帮他把眼镜摘下来擦拭了一下,因为他带着氧气面罩,一呼吸眼镜里就全是雾,外面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立刻就会结冰。他整理了一下装备继续冲击峰顶,我则选择了继续下撤。
那是我见到他的最后一面。
“木匠,你下撤到哪里了?”
大约当天早上6点40分,我下撤回到了C4营地,我的夏尔巴向导要求我赶紧下山,不要过多停留消耗氧气。
我看了一下时间,推算陈学斌已经成功登顶了,此时应该在下撤途中,我用对讲机喊他:“木匠(陈学斌的绰号),你下撤到什么位置了?”
对讲机没有应答。
又过了一会,有人通过对讲机说,刚才听说山上有个中国人滑坠了,会不会是木匠?
基于对陈学斌体能和能力的了解,我认为绝对不可能是他,于是我在对讲机中再次喊话:“陈学斌的夏尔巴向导在哪里?用对讲机喊一喊。”
对方回话:“喊过了,他的夏尔巴向导也不知道他在哪。”
我当时就感到不妙了,如果他的夏尔巴向导没见到他,那就意味着,陈学斌可能真的出事了。
在陈学斌出事的这些天,我一直在向同期攀登珠峰的登山者询问陈学斌的情况。因为陈学斌的装备和服装比较新,衣服上绣有他自己的名字,几乎每个路过他身边的中国登山者都会关注到他,所以大家见到他的时间和位置都不相同。
根据登山者的介绍,在5月18日上午10点半,陈学斌还是有生命体征的,他最终遇难的位置,位于南峰顶下的岩壁,至于他最终是否成功登顶,我推测他没能完成。
一位登山者在早上9点多路过陈学斌,并推了推他,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但陈学斌没有回应。这位登山者以为陈学斌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已经遇难,于是就下撤了。
此后,又有一位中国登山者在10点左右路过陈学斌。陈学斌用微弱的语气表示口渴,这位登山者给了他一瓶葡萄糖饮料。
登山者告诉我,当天10点30分左右,有两个夏尔巴人还在对陈学斌进行人工呼吸。我的推断是,有了这个动作,证明当时他还是有一些生命体征的。
这些登山者与陈学斌交流的时候,大概都注意了一下时间,我都做了仔细的记录。9点多有人叫陈学斌的时候,陈学斌没有反应,可能是处在一段昏迷的状态,过了一段时间醒来有一点意识,才能勉强进行对话。
在陈学斌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一位中国登山者路过陈学斌,问他是否需要帮助。陈学斌说自己手冷,请求这登山者帮他换一下手套。这位登山者后来给了陈学斌一副抓绒手套,陈学斌对那位登山者说:“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我的夏尔巴人扔下了我,我看不见他,也找不到他。”
在陈学斌生命的最后时刻,负责引导他的夏尔巴向导究竟在干什么,不得而知。
我推断,陈学斌的意志力很坚强,他是在缺氧的情况下,昏迷又醒来,并顺着绳索从南峰下撤,达到了南峰壁下面的冰壁,最终在这里遇难,并非像网络上所说,他扔掉了呼吸面罩、氧气瓶后遇难。
标签:

加快场景创新 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设十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2022-08-16

科技部公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亮出10项行动内容
2022-08-16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2022-03-21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2022-03-21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2022-03-21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3-21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2022-03-21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2022-03-21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2022-03-21
科技部公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亮出10项行动内容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多层次高频调度 1至2月河北省工业运行先行指标稳中有增
以车路协同为基础 智能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调配供给资源 家政行业不断提质扩容
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 加强重大装备国产化“一条龙”模式构建
如何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减税降费获得感?
探索建设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有哪些积极意义?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缓缴税费政策有哪些积极意义?
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需注意辨别谨慎消费
将“走出去”变“请进来” 西安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作用不断得到增强
厦门应如何融入“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发展大局?
江苏省如何不断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建设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天津职业人群保障加强
潜力持续释放 1—2月乡村消费品市场恢复略好于城镇
直接对接社会化服务 楼宇调解室将整体提升青岛劳动争议水平
成功化解纠纷11.47万件 银保监会服务质量日趋提高
春雷响百虫出 惊蛰文化在其他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
青绿山水画在古代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与地位?


- 开播即爆款 “文化类节目收视率低”这一固有印象被推翻
- 涵盖了109件真迹作品 凯斯·哈林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
- 带有一点自信的自嘲 “隔路”是另一种味道的“凡尔赛”
- 与文渊阁前后呼应 “何以中国”特展隆重致敬文化大成
- 严重者可造成暂时性失明 享受冰雪运动要注意眼睛的健康防护
- 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选购牛奶时需要重点关注什么?
- 网课让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怎么办?八问八答回应广大家长关切
- 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刺激 “倒春寒”期间老人该如何做?
- 青少年患者睡眠问题日趋增加 9条建议为孩子助眠
- 我国肥胖人群正逐年递增 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诱因
- 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伤?这份耳部和听力保健小贴士请收好
- 强化住房限购措施 西安限购限售范围进一步扩大
- 多种方式增加供给 进一步降低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居住成本
- 预计9月下旬海口可实现安居房申请网上办理
- 政策调控力度持续升级 8月百城二手房市场均价止涨转跌
- 8月中国新房找房热度依然保持平稳 环比微涨0.2%
- 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 今年全国楼市调控刷新历史纪录
- 西安第二批集中供地中28宗为现场拍卖方式出让
- 细分化需求得到释放 房屋居住的属性越发凸显
- 佛山顺德龙江近日挂牌商住地起拍价约19.88亿元
- 青岛市4宗地竞品质抽签结果出炉 地溢价均约15%
- 坚持政策支持、多方参与 浙江版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新增比例目标
- 简化审批流程 武汉将实现房源申请配租全程网上办
- 哈尔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活动轨迹公布
- 哈尔滨市公布3例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 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今年新增952件(套)!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 四川非遗传承人张雄志:巧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
- 10月以来我国寒潮为何如此频繁?中国气象局回应
-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 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
- 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
- 山西忻州古城: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
- 新增“53+1” 内蒙古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增至185例
- 昆明公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 抓获130名涉案嫌疑人
- 山西朔州“11·11”较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对38人问责处理
- “海关国门小卫士”竞争上岗 淘汰率接近一半
- 深圳摧毁特大品牌化妆品走私网
- 28人被问责!山西石港煤业“3·25”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湖南韶山以河长制带动全民治水 让每一处水面“长治久清”
- 上海市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袁晓林被“双开”
- 民进会员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心怀大我 敢讲实情
- 80岁“留守”奶奶短视频诉孤独 千万网友心疼:我们陪您唠嗑
- 40年来为子弟兵送出1.3万余双布鞋和鞋垫的“布鞋奶奶”走了
- 当男幼师是什么体验?他们说:有委屈尴尬 但大部分是幸福
- 庐阳警方通报幼童坠亡事件:嫌疑人已被刑拘
-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哈尔滨市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 四川通江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