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热点 > >正文

焦点热门:鲁迅先生,为何逐渐被移出教科书?被批不是文学家,原因有3点

来源:小摸说历史2023-05-07 10:39:16

如果你有幸翻开沉重的中华发展史书,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历史变迁典跌宕起伏,华夏儿女能人辈出。无数的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用属于自己风格的笔墨将世界的绚丽与丑陋一一撰写。

在这些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中,有专攻史实记载的司马迁,有喜欢创作理想化诗篇的李白,还有基于现实抨击丑恶的鲁迅。这几个人都是华夏儿女,代表的是一个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史记》的地位、“诗仙”的称谓,无疑将司马迁与李白在国内文坛的地位高高捧起。唯独那个被文豪争相追捧的无声战士鲁迅,近年来却备受质疑,几乎跌落神坛。


【资料图】

近年来,教育界逐步出现了去鲁迅化的噱头。新出版的教科书有了不小改变,大量的由鲁迅创作的文章从教科书中被剔除。鲁迅穷毕生之力写就的文章,竟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给出的缘由冠冕堂皇:其文章晦涩难懂,需要扎实的历史基底:其作品贴合动荡血腥的历史,未能顺应现在和平发展的浪潮。

甚至有人对鲁迅文学家的身份产生了深度怀疑,认为其作品根本不适合由祖国的花朵来品鉴。

从英勇献出一场热血的刘和珍君,到月夜下手持钢叉刺绣的闰土,再到那已成景点引得万千游人驻足的百草堂,鲁迅先生的文章笔锋犀利,遒劲有力。

从饱受时代和人性摧残的祥林嫂,到熟睡时常以大字示人的长妈妈,再到具有可贵品质、教育学子务求严谨的藤野先生,鲁迅先生的著作剖根揭骨,举重若轻。

鲁迅先生的文章,曾被各大出版社争相出版,曾被教育界奉若神明,曾被文豪和伟人争相给予高度肯定。他的文章曾是无数80后、90后的回忆,却终究成为了00后求学时的噩梦。

几年前,去鲁迅化的言论刚刚乍起,立马在教育界和网络界引发了轩然大波。针对该不该进行所谓的去鲁迅化这个问题,参与、关心该问题的人群分为了两派——反对派和支持派。

反对派针对去鲁迅化的言论行径,在网络上向支持派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质问。反观支持派,他们也多次向反对派表述自己的不满,双方皆以网络媒体为平台,相互攻击,僵持不下。

其实,针对教科书去鲁迅化这个问题,相关专家早已明确地解释。

原因主要有三点,我们来一一探讨。

原因之一:初中、小学学生难以真正品鉴鲁迅文章

小学、初中的学生思想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史实知之甚少。想要通透的理解鲁迅先生文章的精妙与深意,就必定要结合鲁迅先生生活时期的史学知识。

鲁迅先生写就的文章,大都是对时代的讽刺和批判,小孩子们没经历过,没了解过那个吃人的社会,那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其就产生不了深刻影响,提供不了震撼的感受。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高中生的教科书上,鲁迅先生的文章依旧存在。专家给出的解释是,高中生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掌握的史实知识较初、小学生有了很大提高,可尝试学习鲁迅文章。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有能力理解那便有学习的意义,如果没有能力理解,那为啥做这个无用功。这句话说得浅显,话糙理不糙,反对去鲁迅化的人一时无法反驳。

原因之二:斗转星移,社会变迁,鲁迅的文章已与时代脱节

鲁迅先生生在晚清末期,经历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见过动荡、战乱、黑暗的时代。

他曾在那个年代于日本留学,切身感受到了中外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

他是当时那个吃人社会的亲历者,例例血腥的事件存留在了他的脑海,底层人民所受到的非人压迫也被他铭记于心。

他所写就的文章,是扎根于当时社会现实根基上的血泪史,是帮助底层人民反应社会不公的绝望呐喊。他的呐喊,虽无声,但却胜有声万倍。

现在社会,国家安定,百姓安宁,社会和谐。弘扬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思想理念,提倡的是人民来做国家的主人。人人都在向着好生活砥砺前行,百姓生活环境不再水深火热。

将两个时代做一下对比,差距之大,令人汗颜。

因此,鲁迅先生的文章不符合时代,已经落伍的理由由此而生。万事都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一成不变只会脱离时代,遂将鲁迅先生的文章摘除在教科书之外。

原因三:鲁迅先生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学家,他的文章与文学作品的范畴相差甚远。

鲁迅的文章,是那个黑暗时代,鼓舞人们起身反抗压迫和不公的有力武器。他以一只笔为利刃,以纸张为战场,展开了向三座大山的战争。

“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这个对鲁迅文章的评价就相当准确。他不是一个战士,却以一己之力向无数的恶佞发起了最有力的抗争,还顺势带动了一大批敢于反抗压迫的仁人志士。

毋庸置疑,在那个时期,鲁迅的文章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惊人效果。但他那种以笔为锋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却与单纯的文艺作品相差甚远,而鲁迅也不算一个合格的文学作家。

在不少人眼里,文艺作品的范畴只限于单纯追求文学技巧和文学思想的作品。但也有人却认为,与其追寻奇技淫巧,不如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对于反抗压迫和统治,鲁迅无疑是伟大的,但结局却成了这样。其实,我们应该寻求一种中规中矩的解决办法,来化解去鲁迅化的尴尬问题。

至于为什么要提出所谓的去鲁迅化,专家给出了如上三点原因。对待一件事,一万个人可能就会有一万种看法。

不知道大家对于鲁迅的文章被剔除出教科外,大家支持哪种看法呢?欢迎大家多多评论交流。

责任编辑: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模拟训练砥砺实战本领_天天速讯